WPS 首页 > 未分类

LINE是什麼時候推出的?

2025年9月21日

LINE於2011年6月由韓國公司NHN Japan(後更名為LINE株式會社)正式推出,最初是因日本311大地震後通訊受阻而開發的即時通訊工具。它主打免費訊息與語音通話服務,隨後迅速在日本及亞洲其他地區普及。

LINE的推出時間與背景

LINE誕生於2011年的歷史契機

正式推出年份: LINE是在2011年6月正式推出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,由NHN Japan開發。它的出現正好趕上智慧型手機快速普及的時期,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比簡訊更方便且免費的通訊選擇。
結合技術趨勢: 當時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加上行動網路技術的成熟,為LINE的成功奠定了基礎。相比傳統的簡訊收費模式,LINE能依靠網路傳輸文字與語音,這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。
跨國影響力初現: 由於開發背景與日本市場的需求,LINE迅速獲得本地用戶青睞。隨後,它也開始在亞洲其他地區擴散,逐漸形成國際化通訊工具的基礎。

日本311大地震催生的通訊需求

災難中的通訊阻斷: 2011年3月的東日本大地震導致電話網路大規模癱瘓,民眾無法透過傳統方式聯繫親友。這種迫切的需求凸顯了即時通訊工具的必要性。
開發應用的初衷: NHN Japan的工程團隊在災後迅速行動,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在網路中斷或不穩的情況下,依然透過網路傳送訊息的工具。LINE因此誕生,並以「讓人們保持聯繫」為核心理念。
民眾反應與成長: 上線後,LINE電腦版因能在災難中發揮關鍵作用而快速受到日本民眾歡迎。短時間內累積大量下載量,並逐步擴展至國際市場,奠定了它成為亞洲主流通訊軟體的基礎。

LINE的開發與發行公司

NHN Japan在LINE推出中的角色

母公司背景: NHN Japan原本是韓國NHN公司的日本分部,主要業務集中在遊戲與網路服務領域。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崛起,NHN Japan決定拓展至即時通訊市場,這為LINE的誕生奠定了基礎。
應對市場需求: 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,NHN Japan迅速意識到災難中穩定通訊的重要性。為解決電話網路癱瘓帶來的困境,他們著手開發一款依靠網路即可運行的即時通訊工具,LINE因此應運而生。
早期營運推廣: LINE推出後,NHN Japan採取積極的市場推廣策略,利用貼圖文化和免費語音通話等創新功能吸引用戶。短時間內,LINE不僅成為日本下載量最高的應用,也逐漸擴展至亞洲其他市場。

LINE株式會社的成立與發展

公司獨立運營: 為了專注於LINE的開發與經營,NHN Japan在2013年將LINE相關業務獨立,成立了LINE株式會社。這使LINE從母公司遊戲與其他業務中分離,專注於即時通訊與數位服務。
多元服務拓展: LINE株式會社成立後,不僅經營基礎的通訊功能,還積極拓展至支付(LINE Pay)、新聞(LINE NEWS)、音樂(LINE MUSIC)等領域,逐步打造完整的數位生態系。
國際化與資本運作: LINE株式會社在2016年於東京證券交易所與紐約證券交易所同步上市,成為亞洲少數雙重上市的科技公司。這不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,也為其國際化與持續創新提供了資金支持。

LINE的初期功能與特色

免費訊息與語音通話的核心亮點

突破傳統簡訊限制: 在2011年推出時,LINE最吸引用戶的一大特色就是能透過網路傳送免費訊息。與傳統需付費的簡訊不同,用戶只要連上行動數據或Wi-Fi,就能即時傳遞文字、圖片與影片,這大幅降低了通訊成本。
語音通話功能: 除了文字訊息外,LINE在早期便引入了免費語音通話功能,讓用戶能隨時進行即時通話。這在當時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功能,因為許多電信業者仍對語音通話收取高額費用,而LINE的免費設計有效突破了這一限制。
跨平台使用: LINE支援iOS、Android與電腦版,讓使用者能跨裝置保持聯繫。這種便利性使其成為日本及其他地區最受歡迎的通訊工具之一,也讓用戶能更自由地選擇溝通方式,不再受限於單一裝置。

LINE貼圖文化的快速崛起

創意表達方式: LINE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就是「貼圖」,這種結合可愛設計與情緒表達的圖像,為用戶提供了更生動的溝通方式。早期推出的熊大、兔兔等角色迅速成為熱門象徵,深受年輕族群喜愛。
推動商業模式: 貼圖不僅是娛樂功能,也逐漸成為LINE的商業收入來源。官方與第三方設計師都能推出貼圖販售,吸引用戶購買以展現個人特色。這種模式成功打造了LINE獨特的經濟生態。
跨文化影響: LINE貼圖文化不僅在日本流行,也快速擴散至台灣、泰國等地。不同地區甚至會推出在地化的貼圖角色,增加用戶的親切感,這讓LINE在國際市場中建立了鮮明的品牌特色。

LINE在日本的快速普及

日本用戶對LINE的接受度

災後的迫切需求: 2011年311大地震之後,許多日本用戶體驗到傳統電話與簡訊在災難中的不穩定,LINE提供的網路訊息與通話功能成為替代方案。這種即時且低成本的溝通方式迅速獲得日本民眾的信任與廣泛使用。
貼近文化習慣: 日本社會強調人際關係的細緻互動,而LINE內建的貼圖文化正好契合了這一需求。用戶能透過可愛、誇張的角色表情來傳達情緒,這種形式比單純文字更生動,讓LINE迅速成為年輕族群的日常必備應用。
企業與家庭的採用: 不僅年輕人喜愛LINE,許多企業也將其作為內部溝通工具,因為比電子郵件更即時高效。同時,家庭成員之間也普遍使用LINE群組來保持聯繫,進一步推動了LINE在日本全齡層的普及。

超越傳統簡訊的即時通訊選擇

免費訊息的優勢: 在LINE出現之前,日本的簡訊服務通常需要額外收費,用戶常因成本而限制使用。而LINE憑藉免費傳送訊息的優勢,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溝通習慣,吸引用戶大量轉向此平台。
多媒體功能支援: 除了文字,LINE還支援圖片、語音與影片的傳送,這些功能是傳統簡訊無法比擬的。多樣化的表達方式讓LINE不僅是通訊工具,更是一個生活分享平台,極大地提升了互動的樂趣。
跨裝置整合: LINE提供手機與電腦多平台支援,用戶可以在工作場所使用電腦登入LINE,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機保持聯繫。這種無縫的跨裝置體驗,使LINE相較於傳統簡訊更具實用性與吸引力。

LINE的全球化挑戰與進展

進軍歐美市場的策略嘗試

多語言支援: 為了拓展至歐美市場,LINE在推出後不久便提供多語言介面,讓不同地區的使用者都能以母語操作應用程式。這一策略降低了文化與語言障礙,為進入國際市場鋪路。
明星與品牌合作: LINE曾在歐美市場透過與知名品牌及明星合作,推出專屬貼圖與活動來吸引用戶。例如與迪士尼、好萊塢電影聯名,讓當地使用者對LINE產生興趣並提高下載率。
本地化經營挑戰: 儘管投入大量資源,但LINE在歐美市場的擴張並未達到預期。主要原因在於當地已被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佔據市場,LINE的特色並不足以改變用戶既有的使用習慣。

面對WhatsApp與微信的競爭

WhatsApp的強勢地位: 在歐美地區,WhatsApp憑藉簡單介面與跨平台的穩定性,成為主要的即時通訊工具。LINE雖有貼圖與娛樂化功能,但對偏好簡潔的歐美用戶而言,附加功能反而成為次要考量。
微信的區域壟斷: 在中國大陸,微信的社交與支付一體化功能形成壟斷地位,使LINE幾乎無法進入。即便嘗試透過VPN等方式連線,對大多數中國用戶來說仍不具實際可行性,市場發展受限。
差異化策略: 為應對競爭,LINE選擇在亞洲市場深耕,並強調貼圖文化、LINE Pay及多元服務,打造差異化的品牌特色。雖然無法全面挑戰WhatsApp與微信,但LINE透過專注於區域優勢,仍在台灣、日本與泰國等地保持領先。

LINE是在哪一年推出的?

LINE是在2011年6月推出的,由NHN Japan開發,最初因應日本311大地震後的通訊需求而誕生,並迅速成為日本及亞洲地區熱門的即時通訊軟體。

LINE為什麼會在2011年誕生?

因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導致傳統通訊中斷,NHN Japan團隊決定開發一款能依靠網路傳送訊息的工具,LINE因此誕生,讓用戶能即時聯繫親友並降低通訊依賴度。

LINE推出後在哪些國家最先流行?

LINE在推出後首先於日本迅速普及,隨後拓展到台灣、泰國等亞洲國家,因其免費通話、訊息與貼圖文化深受用戶喜愛,並逐漸發展成亞洲主要的通訊平台之一。

最新文章
如何使用易翻译?

使用易翻译很简单。首先在官方网站或应用端注册并登录账号,然后选择需要翻译的文本或…

Telegram和Telegramx有什么区别?

Telegram和Telegram X的主要区别在于开发目的和性能。Telegr…

请问什么是LINE?

LINE是一款全球广泛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,支持文字聊天、语音通话、视频通话和文件…

LINE是什麼時候推出的?

LINE於2011年6月由韓國公司NHN Japan(後更名為LINE株式會社)…

LINE加好友有限制嗎?

LINE加好友有一定限制,主要是基於隱私與安全考量。若使用者未開啟「允許利用ID…

WPS可以登陆几个设备?

WPS会员账号一般支持在2到3台设备上同时登录,包括电脑、手机和平板等平台。超出…